日期:2022-09-28 16:21:09人气:52
1,通州有南北之分。南通州 -- 今天的南通,北通州 -- 今天的北京市通州区。通州无论南北,都因地处内河运输交通要道,是粮食、物资的重要运输枢纽而得名。北通州地名由来: 《元史· 地理志》记载:通州 取漕运通济之义,有丰备、通济、太仓以供京师。南通州地名由来:《读史方舆纪要》卷23扬州府通州:州据江海之会,由此历三吴,问两越,或出东海,动燕齐,亦南北之喉吭矣。周显德五年取其地,始通吴越之路,命名通州,良有以哉。
2,
3,无锡这一地名的由来,现存在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即现在流行的说法,认为周、秦间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新莽时锡复出,改县名为有锡,东汉初为无锡。这一说法见于唐朝陆羽《惠山寺记》,谓:山东峰(按:指惠山东峰,即锡山),当周秦间大产铅锡,至汉方殚,故创无锡县,属会稽。自光武至孝顺之世,锡果竭,顺帝更为无锡县,属吴郡。这一说法,历代无锡地方志都相沿记载。但清光绪《无锡县金匮县志》认为:王莽时大改郡县之名往往与旧名相反,所谓锡出而更名,孝顺时锡竭而复旧,殆不足据。 另一种说法认为无锡是古越语地名之一。无是发语词,无实义,锡的原义因古越语佚亡已久,无从考证。这一说法是当今一些地名学者、语言学者、历史地理学者在总结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对江浙地区大量地名的调查研究而得出的结论。他们认为,无锡和江浙地区其它许多地名,如夫椒、余杭、句容、姑苏等一样,都是属于齐头式地名,冠首字虽然写法不同,但古音相合或相近,都是古越语的发语词,无实义。这些地名随着古代吴越地区的氏族迁徙、流散和与华夏族的融合,原义渐至湮没,但一部分却因用汉字记录同样的音而保存下来,后人不知道所由来,往往望文生义,妄加解释。又有学者认为,无锡是因为生活在无锡的一个古越人部落以一种治鸟为图腾而得名,其本义应上神鸟"。 关于香港一名的由来,有三种传说: 一说来自香江。据说早年岛上有一溪水自山间流出入海,水质甘香清甜,为附近居民与过往船只供应淡水,称为香江。由香江出海的港口也就称为香港。香江故址在今薄扶林附近,早已不存,但香江却成了香港的别名。 另一说香港名称来自香姑。香姑是传说中的女海盗,盘踞香港岛,后该岛被称为香姑岛,简称香岛,再演变成香港。 还有一说香港之名源于红香炉。传说很久以前从海上飘来一个红香炉,泊于天后庙前,居民以为天后显圣,便把红香炉供奉在庙中。岛上有个山也称为红香炉山。后来把这地方叫做红香炉港,统称香港。 有根据的一种说法,是说香港得名与香树、香市有关。香树生长于广东沿海及越南北部,以东莞、新安等县为多,香港沙田及大屿山亦有种植。 香树长高至二十尺时,割出树液,就可制成香,是多种香制品的原料,可作供神和上贡的佳品,莞香闻名全国。明神宗万历元年以前,香港一带均属东莞县。沙田、大埔一带是莞香的著名产地。 因香产丰盛,这里的香市贸易也十分发达。香产品多数先运送到九龙的尖沙咀,再用大眼鸡船运至石排湾(即今日的香港仔)集中,然后转运往中国内地、南洋以至阿拉伯国家。故尖沙咀古称香埠头,石排湾这个转运香料的港口,也就被称为香港,附近的村庄也被称为香港村后来,香港一名被扩大应用于全岛。 长沙作为地名,应出现于城市形成以前。长沙一名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篇》,《逸周书》又名汲冢周书,传为281年(晋太康二年)得于汲郡(今河南汲县)战国时期的魏安厘王墓中,则其成书至少在战国以前,虽然战国至秦汉时期篇章有所增变,但据历代学者考证其记载的史迹多有根据。王会篇记载了公元前11世纪周公营建雒邑竣工后,周成王大会诸侯,方国的盛况。当时长沙鳖是作为方物贡献给周王室的,据孔晁注王会篇,谓长沙鳖特大而美故贡也。方物以地而名,可见长沙当时已是很有名气的地方,这是长沙之名出现有据可考的最早时间,此后在《战国策·赵策》中有长沙之难,太子横为质于齐《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有长沙,楚之粟也等等,长沙的名称就屡见不鲜了。如果说历史文献在流传过程中还有可能失实的话,还有一份最有权威的资料,1986年湖北荆沙铁路修建时发掘的包山2号大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其中2件有长沙之名,一为长沙正名龚怿,一为长沙公之军。包山2号墓的时代为战国中期,约公元前300年。以上资料证明,长沙地名的出现不晚于战国中期,可能早于公元前11世纪。据《湘川记》云:秦分黔中郡以南之沙乡地区置长沙郡,则长沙之名始于洪荒之世,而以之为乡为郡,则在后世耳。所谓洪荒之世,也是指有人类聚居生活之始。 长沙一名是怎么得来的,历来众说纷纭,史籍记载各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说: 第一,得名于长沙星。古代天文学家观测天象时选择一批星象作为定位观测的标志,创二十八宿之说。认为上有星象,下有相应的星野,《史记·天官书》云: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二十八宿中轸宿有一附星名为长沙,古人按星象分野的理论,将长沙之地以应长沙星,认为长沙地名源于星名,故长沙又有星沙之称。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云:长沙一星在轸中,主寿命。又云长沙星明则主长寿,子孙昌。这些说法适应于封建社会人们的认识和心理需要,故长沙得名的此说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第二,得名于万里沙祠。万里沙祠一说最早见于晋阚马因 所著《十三州志》:汉有万里沙祠,而西自湘州,至东莱万里,故曰长沙。此后,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援引《东方朔记》云:南郡有万里沙祠,自湘州至东莱可万里,故曰长沙。唐杜佑《通典》中潭洲秦为长沙郡的自注亦云:有万里沙祠,故曰长沙。于是以后的各代地方志,多引此说作长沙得名之源,并加以阐发考释,认为长沙在古代有祭礼沙土之神的活动。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在元封二年(前111年)春,曾到山东东莱祈祷万里沙(东来曲城有沙径三百余里的沙原),东汉应劭注曰:万里沙,神祠也。长沙至东莱相距万里之遥,人们将此事和此两地联系,于是有长沙者,所谓万里长沙也之说。 第三,得名于沙土之地。长沙的地质结构为以石英砂岩、砂砾岩、粉砂岩及页岩等为基础,经过长年的外力作用,地层崩塌的岩石,经风化和水流的冲刷,使大量的砂、石都聚积于地表,特别是现长沙市区所在的湘江河谷地带,分布着大片的沙滩,沙洲等,每当枯水时节,这些洲、滩露出,向人们展现出成片的砂土,尤其是沙粒长大,白沙如霜雪。在古代,自然环境未经污染破坏,这种景象很是引人注目,故古籍中多有称长沙为沙乡或沙土之地。如唐大历间长沙太守张谓著《长沙土风碑铭》引《遁甲记》云:沙土之地,云阳之墟。又《路史》曰:沙,为长沙;云阳,为茶陵。又《元和郡县志》云:《禹贡》荆州之域,春秋为黔中地,楚之南境。秦并天下,分黔中以南之沙乡为长沙郡,以统湘川。 第四,得名于长形的沙洲。长沙湘江中的水陆洲,长约5000米,宽约100米,是一较有特色的地理景观。关于水陆洲的出现,有不同的认识,过去人们根据宋代《太平寰宇记》说:晋惠帝永兴二年此洲生。认为水陆洲是东晋才出现的。但地质工作者在对长沙的地质结构作取样分析时,确认水陆洲为第四纪全新世时形成的一级阶地的典型地层,时代至少在1万年以上。古代湘江水位较低,如1986年发掘的长沙县南土乇 遗址,与水陆洲南头相距不远,位置就在低于水陆洲的河滩上,遗址年代距今7000多年,其底层亦为属第四纪全新世地层。因此,水陆洲应早在东晋以前就已出现,可能由于水位的涨落,有时被洪水淹没。 第五,得名于蛮越语祭礼女神的地方。在楚国南平蛮越之前,长沙居民属蛮越族。在蛮越语中,长是祭坛的意思,沙是女神的意思,而不是沙土之神。长沙在蛮越中的含义就是祭祀女神的地方。至今,壮、侗诸民族聚居区还有女神崇拜的风俗,他们的成语中有未立村塞,先立长沙之语。 以上数说,经过各时代文人学者的研讨,第一、二说逐渐被否定。关于第一说,认为提出天有九野,地有九州理论的著作《吕氏春秋》中记录了轸宿和长沙子星,但该书的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239年。轸宿名称的出现也仅在公元前443年。曾侯乙墓1件漆器上有二十八宿图和轸宿之名。此外,根据二十八宿的部分星宿在《诗经》已有出现,可把其星宿营的出现定在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但以上均晚于长沙一名出现的时间。正如《善化县志》所说星以沙而得名,非沙以星而得名也。至于第二说,亦早有人提出质疑,明崇祯《长沙府志》云:通志谓郡有万里沙祠,日方 (按:开始)于周威烈王之季,不可考矣。又明《一统志》云:在莱州府城东北三十,夹万岁两岸,沙长三百里,是祠在东莱,与长沙无与。综合各方面关于万里沙祠并无关系,长沙是否在周威烈王时始有万里沙祠,不但连记述者都认为不可考矣,且周威烈王在位为公元前425年至前402年,距长沙一名出现的周成王时晚了600多年,恐怕即使有万里沙祠,也在长沙地名出现之后。 第三说和第四说的依据基本相同,都是突出长沙的地物特征,不同的是前者偏重于个体,后者则偏重于群体。沙质土是长沙的地质结构特点,长如米,白如雪也一定是很引人注目的,但形成长约5000米的沙洲则是更壮观的景物了。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古代人们以其居住的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来命名地名,是古代地名产生的主要来源,这符合古代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长沙地名,应是先民们根据长沙古代的自然环境特征而逐步确认,最后约定俗成,流传后世;理应始于洪荒之世,至西周时被确认。 至于第五说,虽无定论,但亦可作为一家之言。长沙地名的来源之多,正好说明了地名文化的丰富内涵。
下一篇:高手如云,高手如云下一句
初中英语学习须遵守的18条钻石法则(中英文对照) 初中英语注意什么
(115)人喜欢2024-05-01 09:11:10中考宝贵经验11条:初三能拼则拼 中考经验分享发言稿
(112)人喜欢2024-05-01 09:11:10细数中考考场的五大“雷人”举动(组图) 中考考场规则
(629)人喜欢2023-08-24 16:26:10盘点:2010年被北大清华录取的少年英才(组图)
(633)人喜欢2023-08-24 16:26:102011山西中考各市区录取分数线公布 2011年山西中考
(632)人喜欢2023-08-24 16:26:10中考后应充分休息适当预习 中考以后应该学生应该如何过暑假
(621)人喜欢2023-08-24 16:26:102011年7月4日北京中考成绩开始查询 2011年北京中考一分一段
(592)人喜欢2023-08-24 16:26:10孩子爱玩不学习是不是天性? 孩子光玩不学
(660)人喜欢2023-08-24 16:26:09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搜索结果, 如果侵犯到你的权益 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告知,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Copyright 2005-2022 baike.pingguodj.com 酷帝达百科 客服邮箱:s2s2s2-s@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