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3-12 08:31:27人气:7
“秋老虎”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
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本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
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气象过敏症”
立秋时节,乍热乍冷,地气萧杀;有时高温闷热,有时又连续秋雨,阴霾闷湿。尤其是碰到连日昼夜温差大,中午天气烈日炎炎,早晚感觉有点冷。在如此剧烈的温度变化中,人们极易患上“秋季气象过敏症”,通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困倦乏力、腹胀腹痛、失眠多梦、头晕目眩、心跳加快、血压增高易激动焦虑,并伴有旧伤痛发作等。俗话说“春困秋乏”,其实也是气象过敏症的表现。气象变化超过了人的适应能力,就会导致身体不适,现代医疗气象学把这种现象称为“气象过敏症”。据调查,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不同程度地患有“气象过敏症”。
专家认为,当气象变化时,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反映给下丘脑,下丘脑又支配脑垂体来调整人体内分泌功能,以保持天气变化前后的生理平衡,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当天气变化剧烈时,人体需要适应的时间不能满足,则会导致“气象过敏症”的发生。而秋季是这种气象条件变化显着的季节,一方面,秋季的气温与湿度有所降低,气压则有所升高,这势必会影响人体细胞的摄氧量。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抑郁、失眠、头痛等,就是机体对气候变化的反应。
另一方面,秋季是天气比较活跃的季节,冷暖空气常交替入侵,气象要素变化比较剧烈频繁,最易引发较为严重的“气象过敏症”,所以要特别注意防范。
气象专家提示说,人们要注意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服,同时要注意增加营养和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天气变化前后生理平衡的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气象过敏症”。
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搜索结果, 如果侵犯到你的权益 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告知,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Copyright 2005-2022 baike.pingguodj.com 酷帝达百科 客服邮箱:s2s2s2-s@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