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
生活常识
科技数码
教育知识
汽车知识
游戏知识
办公方法
装修知识
旅游知识
搜索

科技数码分类 数码百科 电脑知识 手机知识 APP应用 电脑操作 更多知识 中文舞曲 英文舞曲 车载音乐 车载视频

鬻爵的意思、(「大乎史话」秦汉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

日期:2023-02-21 09:28:45人气:9

导读:鬻爵的意思、(「大乎史话」秦汉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酷帝达百科网】详细的回答了《鬻爵的意思、(「大乎史话」秦汉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的话题。1.鬻爵,读音是yùjué,汉语词语,意思是出卖爵位;出卖官

【酷帝达百科网】详细的回答了《鬻爵的意思、(「大乎史话」秦汉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的话题。

1. 鬻爵 , 读音是yù jué , 汉语词语 , 意思是出卖爵位;出卖官职。出自《鼠璞》。2. 宋·戴埴《鼠璞》卷上;“余谓今之弊非...更多内容 , 请关注我们的专题频道。

鬻爵的意思(「大乎史话」秦汉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

鬻爵的意思

1. 鬻爵 , 读音是yù jué , 汉语词语 , 意思是出卖爵位;出卖官职。出自《鼠璞》。2. 宋·戴埴《鼠璞》卷上;“余谓今之弊非鬻爵也 , 鬻官也。鬻爵所鬻者虚 , 利归於上 , 鬻官所鬻者实 , 利归於下。" 3. 鬻的读音;[yù]。释义;卖。

鬻爵的意思拓展阅读

鬻爵的意思(「大乎史话」秦汉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

「大乎史话」秦汉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

秦汉以前 , 推行的是世卿世禄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 人才选拔制度才逐步形成。

封建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 , 按取才方式划分 , 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即秦汉时期 , 这个阶段 , 取才主要采用察举. 征辟等方式 , 隋唐以后到清末为第二阶段 , 这个时期 , 主要用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 , 即所谓的科举。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下第一阶段即秦汉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情况。

说明;1.这一阶段的人才选拔制度 , 主要是推荐形式 , 即民间所说的“官推官" , 即便有点考试 , 那也是辅助手段。2.由于秦国祚不长 , 其人才选拔制度只是萌芽 , 故第一历史阶段的人才选拔制度主要体现在两汉时期。3.两汉的人才选拔制度主要有三种;一是察举;二是征辟;三是杂途。其中察举. 征辟称为正途 , 也是主流选拔形式。其他如荫. 袭. 卖官等方式皆列为杂途。

一. 察举;察举是秦汉时期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 , 它通过三种方法进行。

1.举贤良方正。举贤良方正同后来科举的进士科大同小异 , 只不过举贤良方正着重推荐 , 而科举进士科强调考试罢了 , 举贤良方正的意思是 , 大臣向君王举荐自己认为才能高. 德行好. 正直无私的人 , 使其为国效力。

举贤良方正无固定时间 , 一切随皇帝意 , 看他心情 , 他想什么时候进行就什么时候进行。举荐者也无明确界定 , 有时是王公 , 有时是普通大臣 , 但无官职者不得推荐。被举者即可以是官吏 , 也可以是平民 , 被举荐为贤良方正的人 , 到京后有时也要简单进行考试 , 合格者即任用 , 有时不考试直接任用 , 无定规。

2.举孝廉。举孝廉就是推荐孝廉的意思 , 孝即孝行 , 廉即为政廉洁勤政的官与吏 , 举孝廉初期 , 孝和廉分开推荐时 , 平民还有被举的希望 , 后来将孝廉并举 , 平民就不够条件了。举孝廉与举贤良方正完全取决于皇帝之意 , 随意而为不同 , 它定时. 定员并定制 , 是地方郡守的法定责任 , 地方官员每年都要按人口比例为国举贤 , 完不成者会受到惩处。举孝廉具体名额现在已不可考 , 但东汉时期的一个规定可做参考 , 规定20万人的郡一年要举1名孝廉 , 不满20万的两年举1名 , 不满十万的 , 三年内最少要举荐1名孝廉。秦汉时期 , 贤良方正高于孝廉 , 因此 , 被举孝廉者还可以被举荐为贤良方正。

3.召博士弟子并举博士。现代学校教育未普及前 , 也有学校教育 , 只不过都是官府办的 , 地方政府办的学校叫官学 , 县以上政府机构均设 , 朝廷办的称为太学。一般而言 , 太学即是学校也是教育的管理机构 , 秦汉时期的太学归太常寺管 , 后世太学基本上归礼部统属。秦汉时期太学或官学的老师一律称博士 , 其学生叫博士弟子。

博士的俸禄大约为六百石 , 其待遇相当于后来的七品官。举博士同举贤良方. 举孝廉一样 , 也是推荐制 , 只不过贤良方正和孝廉是从官吏和平民中举荐 , 博士大多来自于博士弟子即太学学生。

博士之职刘邦建汉即设 , 但由于行伍出身的人充盈朝廷 , 这一措施并未得以重视 , 直至汉武帝重教兴学后 , 特别是布衣宰相公孙弘主政后 , 重视了太学和官学建设 , 大量招收了博士弟子 , 东汉末期时 , 在校博士弟子曾达到过3万人。

博士弟子来源一般有三种 , 一是太常按朝廷要求 , 招生招来的 , 其条件大体上是;男丁且18岁以上 , 相貌端正。二是州县推荐的所谓好文学. 敬长上以及出入不悖即不影响行孝的男孩。三是荫庇 , 刚开始时还重条件 , 后来门第占了上风 , 汉末时期 , 六百石以上官吏子弟皆可入学 , 博士弟子来路混杂 , 导致了博士质量降低。

贤良方正. 孝廉. 博士都是开科取士的名称 , 但博士除了是取士名称外 , 还是官职名称。

贤良方正. 孝廉和博士所取之士 , 按朝廷的重视程度和所受官职来看 , 贤良方正为最尊 , 博士次之 , 孝廉最末。这从推荐人也能看出 , 举贤良方正者大多有三公. 宰相. 二千石大臣以及刺史. 县官等推荐 , 所任之位也大多为官 , 少部分任佐贰。而孝廉则大多数由州县佐贰之官推荐 , 因为他们接触群众 , 了解民众情况 , 因为推荐人地位原因 , 被举孝廉的人 , 也大多在幕府从事佐贰工作。

需要说的是 , 贤良方正和博士也要考试 , 所考之题皆为策论即议论文 , 考题采用射策之法 , 即抽签选题 , 考试只是辅助手段 , 只起参考作用 , 不以分数高低论 , 同后来的科举制 , 以分论高低不是一回事。

二. 征辟;征辟是秦汉时期第二种人才选拔制度。察举是举主对自己中意的人向皇帝或有司推荐 , 去取之权操之于上 , 即举主只有推荐权 , 没有决定权。而征辟则不同 , 它是由上而下的进行。

征辟是征和辟的合称 , 一般而言 , 皇帝下诏延召自己满意人的行为称为征 , 而王公大臣的召请谓之辟。

被征之人 , 通常称征君 , 原则上讲 , 征君有听从应征或不应征的自由 , 同时君上也有见面后 , 不加任的权力。刘邦三顾茅庐 , 其实就是一种征召。在两汉时 , 一些自恃甚高的人被征时 , 为博取虚名 , 有时会采取先拒后应的手法对待征召。

征是皇帝召请满意之人 , 公卿百官选用人才. 延请助手的行为则称为辟 , 辟的范围和人数较征为大为多。辟来之人有小吏 , 也有平民 , 大多被公卿安置在幕府 , 或被郡县长官委任为佐贰。

辟召由于完全由上操纵 , 因此 , 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了任人唯亲的裙带关系问题 , 同时也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人身依附关系 , 因为 , 你如果想出仕为官 , 就必须有人推荐 , 因此 , 士子们不管你多有才 , 也不管你有多清高 , 只要有事业和前途的考虑 , 就必须依附于高门大户。

三. 杂途;秦汉时期的人才选拔 , 除了察举. 征辟外 ,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式 , 就是杂途 , 杂途是一些非常规的取士制度 , 包括荫. 袭. 赐赠. 卖官. 鬻爵. 赀(zi)补以及由官补吏等。

荫;即籍父兄或宗亲之余荫得之为官者。秦始皇时即有 , 终封建社会时期 , 未偿革除 , 但汉时期为最严重 , 历史上著名的苏武. 汲黯. 霍光等皆为荫官。

袭;承继先人的官或爵谓之袭。秦汉时期即袭爵位又袭官 , 后世只袭爵位 , 不再袭官 , 袭爵按推恩降等承袭。

赐赠;为兴教助学 , 西汉末期至东汉 , 朝廷有将年满60岁但还为出仕的饱学之士赐为朗. 舍人. 县尉和县丞等官职的操作 , 该官属赐官 , 这种形式被称为赐赠 , 该官称为赐赠官。汉代官员的官职是领取俸禄的依据 , 与权利大小无关 , 具体负责工作要看派遣什么差事。

卖官;顾名思义 , 就是花钱买官。卖官之肇起于汉武帝 , 刘彻西北长时间大量用兵 , 致使国库空虚 , 民不聊生 , 于是为填补亏空 , 动起了卖官的念头 , 两汉时期尤其是东汉朝 , 不仅卖官 , 而且还明码标价 , 同时什么官也能卖 , 即便是最尊的三公只要舍得出钱 , 也可买到。据文献记载 , 卖官最严重时 , 官价等于俸禄数 , 即二千石 , 官价即二千万 , 六百石 , 官价就是六百万 , 宰相可竞价 , 价高者得。

不过令人聊以自慰的是 , 汉乃至后朝 , 一般士人皆以买官为耻 , 买官入仕者 , 世人多鄙视 , “谓之有铜臭味" 。东汉时 , 有个叫崔烈的名士 , 在乡里名望很高 , 可自从买了个官 , 名声大坏 , 不仅朋友都不理他了 , 连他儿子也以他为耻。

鬻爵;鬻 , 卖的意思 , 为避免卖字重复 , 将卖爵说成鬻爵 , 鬻爵早于卖官 , 爵本为君上封赐 , 虽不是官职 , 但它具有极大的荣誉性地位 , 同时也有其丰厚的物质待遇 , 尤为重要的是 , 有了爵更容易任官。

鬻爵同卖官一样 , 为世人所不齿 , 也是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赀(zi)补;秦汉时期的主流价值观认为 , 人人都具贪念 , 因此 , 为防止官吏过于贪得无厌 , 他们出台了赀补之法 , 就是规定出仕为官之人家庭必须家境殷实 , 个人有10万钱以上存款 , 才能委官得吏。后来觉得此法有鼓励贪墨 , 拒绝廉士的意味 , 稍稍做了调整 , 即降低了个人存款数额 , 廉士者有4万身价也可得官。

在汉朝 , 当小官有一定的钱数就行 , 但当大官 , 比如三公等 , 必须是巨富之家 , 穷人绝无可能。但有一条 , 商人不算 , 经商之人即使家财万贯 , 也不许为官。

以吏补官;吏者理也 , 大多为做具体事情的佐贰之人 , 这些佐贰之人 , 欲要掌正印. 做主官 , 要通过一个形式 , 这个形式就以吏补官 , 通俗的说 , 做具体事务的非正印官 , 倘若想再进步 , 必须找人推荐自己并接受考核 , 这个过程叫以吏补官。

除了以上得官为吏途经外 , 还有各种奇技淫巧的旁门左道之法 , 比如 , 上书得官即给皇帝上书言事或谏诤获得官职 , 也有靠方术. 医术等得官的 , 如邓通以男宠事汉文帝 , 而任郎官并铸钱 , 富甲天下。

秦汉时期采用的察举. 征辟和杂途等取士之法 , 并非一无是处 , 久负盛名的汉朝吏治已做了很好的证明 , 只不过到王朝末期 , 由于统治力式微 , 各种弊端尽显 , 这是末世之兆 , 也是末世之因。

除了世卿世禄制和察举. 征辟以及科举制等取士方法外 , 从魏晋开始到南北朝时期 , 还有一种九品中正取士之法 , 因为 , 兴起于乱世 , 加上与察举. 征辟的方法差别不大 , 隋文帝杨坚肇基大隋后 , 即行废除 , 只给后世留下了九品官阶的说法 , 其利用中正官选拔人才的方法也被扬弃不用 , 其取士之法也被后世归为推荐制 , 不再单列。

世上的三种取士之法 , 世卿世禄制和察举. 征辟以及科举制 , 各有优劣 , 对底层的普通劳动者而言 , 世卿世禄制保障了王权的世袭性质 , 从而避免了改朝换代 , 进而减少或避免了战争。废除世卿世禄制以后 , 成王败寇的理念继而兴起 , 士大夫或势力派不臣之心就随之萌生 , 因此 , 改朝换代就成为了必然 , 改朝换代中普通劳动者被裹挟 , 随波逐流 , 成为最大的牺牲者。所以说 , 社会稳定是普通老百姓的最大福报 , 当珍惜。

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搜索结果, 如果侵犯到你的权益 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告知,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Copyright 2005-2022 baike.pingguodj.com 酷帝达百科 客服邮箱:s2s2s2-s@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