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0-08 08:30:54人气:0
2022年房地产暴雷,这颗雷又把大学里的某些专业给炸飞了。
土木工程排名世界第一的同济大学,今年在河南的投档分数线直降100分,最低录取位次直降4万位;建筑学学科评级A+,实力仅小于等于清华的东南大学,今年的分数线却只比投档线高出几分,有位报了计算机分不够的同学,是调剂去的建筑系。
调剂,东南大学,建筑系……但凡对建筑学科有点了解的人看到这几个词摆在一起,那是一种三观尽毁的感觉,这要搁十年前,约等于说:你这个分数不够,给你调剂到清华吧。
真不是夸张,当年东南大学(包括同属建筑老八校“四大”的天津大学)建筑系的录取分数,就是清北级别的。再往前数,比如20年前的清华建筑系,每年都要看看又来了多少位状元,状元现在不让提了,但这足以证明建筑系当年有多威猛。
东南大学
土木的式微已经有些年头,清华两年前把土木直接放提前批就是很明显的征兆,加上众所周知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一类的原因,大家对土木难招学生还比较能理解,那么现在连东南大学的建筑都要沦落到调剂的地步,这实在是又一例“时代的眼泪”。
毕竟在许多人眼里,建筑设计师和常年呆在工地的“土木工程”相比,身份总要高大上一些(一些影视作品也刻意塑造过类似的设计师角色),所以现在一个最强建筑系的“倒塌”,就像是最后的防线崩溃——当年那个辉煌的土建,在这一刻,差不多算跌入谷底了。
如果我们讲行业周期,那这一刻本就是迟早要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已经完成了大半,截至去年底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4.72%,这个数字虽然距离发达国家动辄80%的指标还有点距离,但相比20年前呢?世纪之交那会儿城镇化率只有36%,中国的快速崛起,这是最可量化的证据。
而在这个崛起过程中,具体到高等教育领域,我们就见证了无数高校疯狂开设建筑学专业的盛况。为什么要开设建筑学呢,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专业,一方面它没有其他工科那么一眼望去的“难”,另一方面,它的确曾经非常好就业。
先看难度问题。我们以土木工程作为参照,土木工程是什么学科?典型的工科对吗?工科招什么学生?当然是理科生。可是建筑学就不同了,建筑学是个介于文理之间的学科。
以某建筑老八校为例,建筑学由于仍然算工科专业,招了理科生,但是本科5年的课程设置却是:只学半年高数,且高数难度和文科学院一样,一度不学编程(近些年才开设),至于建筑力学,那虽然是必修,但根据普遍反映,也只有高中物理的难度。
那其余的时间要学什么呢?是这些当年动辄650分的理科学霸们,一起学两年建筑美术,然后学三到四年的各种建筑史,然后是一些跟社会科学极其类似的调研和设计课。
理科学霸们很快发现,他们在建筑系常常力不从心,小镇做题家(绝非贬义)学建筑,根本发挥不了他们的长处,反而是那些从小生长在一线城市,从小培养了各种兴趣爱好,有艺术天赋的学生能在建筑系如鱼得水。
一个尴尬的现象是,就算在同一所高校,土木工程的学生也未必知道建筑系的学生在学什么,所以我们偶尔会听到来自土木学生的叹息:
原来建筑系的不学大学物理啊?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这些也不学啊?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也不学啊?合着这些就我们这群“打灰”的在学啊?这些都不学,怎么搞建筑设计啊?
其实不学这些没毛病,因为建筑学的特性跟一般工科不是一回事,毋宁说,建筑学在本质上离音乐、美术甚至哲学这样的学科都要更近一些。
可是我们又很快发现了建筑学跟那几个务虚专业的巨大区别:就业。
对一个大学来说,就业率是非常重要的硬性指标,而过去20年的建筑行业,简直就是高校的指路明灯:建筑学这个专业,对应了一个万亿级别的巨大产业盘,当市场上一度长出了数万家设计公司或者事务所,高校就有动力不断的输送毕业生去直接投入生产,供需关系如此,倒也不错。
过去这20年里,因为市场的不断增长,企业、高校和人才好像都其乐融融,大家对建筑师这么有格调的职业逐渐沦为工具人好像也并不在意,反正高校这边通过标准化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成本,人才这边赚到了钱,其余的,大概只有少数老师还想培养几个真正的建筑师。
终于,当资本纷纷撤离之后,高大上的建筑系也成了不穿裤衩的那个。当然这未必是坏事,有些东西在狂欢之后也只是回到了它本该在的地方。
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彼得·埃森曼曾这样形容这个行业:“除非你真的致力于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师,我不会推荐任何人(学建筑),这是一个糟糕的行业,除非你出于某些个人原因。我会建议进入商界,进入法律或医学领域,但不要成为一名建筑师。”
埃森曼这句话的道理很清楚:如果你是想多赚钱,那干嘛要学建筑呢?可是偏偏曾经的基建狂魔时代,让我们误以为,学建筑也是一条致富之路。一个行业的风口,就能让人们如此趋之若鹜。
实际上,如果你看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建筑学,会发现只追求性价比的话,这个专业真“不咋地”:普遍更长的学制,高昂的学费和课设开销,更高的入职门槛,然后跟同级别的医生律师一比,收入是肉眼可见的不如,哪怕在市场相对规范的欧美地区,建筑师收入水平也就是中产平均线偏上,而且收入成长性也一般。
这样的现实,又再一次印证了建筑这种专业的属性——它的真正魅力是设计过程所带给人的精神享受,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建筑设计师是罕见的能同时满足全部高阶需求的职业,包括尊重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和超越需求。
但是,以咱们的国民收入水平而言,绝大多数学生首先要满足下面的几个基本需求,比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这些,建筑系本来没办法直接给你,但我们的高校一度是往这个方向在努力。
在过去,哪怕一个设计师的职业体验并不好,比如加班比996还离谱,甲方给的压力太大,但架不住收入水平高,这也掩盖了行业的各种矛盾和缺点。如今市场下行,建筑毕业生的小时平均收入明显下降了,各种社会压力集中爆发之后,建筑学降温成相对的冷门,我们倒有了重新来过的机会。
建筑业会完蛋吗?当然不会,建筑师更不会消失,市场和需求永远存在,真正需要推倒重来的反而是过去二十年为适应狂奔而过于功利化的建筑学教育体系。
任何一个大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都不该是功利目的先行,哪怕退一步说,部分专业要讲一些功利,那也轮不到建筑学。
建筑学毕业之后的就业面其实是挺窄的,通常就是去设计院,而且因为本科阶段缺乏数理基础,想转行其他理工类行业也几乎没有可能。那既然性价比如此之低了,如果你还想报建筑系,那你应该是真的经过了深思熟虑。
这也是为什么埃森曼会说“除非”:除非你真的致力于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师。
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筑系如果未来分数走低,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当然这几年入坑的朋友难免要委屈一下),因为它本来跟高考体系下筛出来的高分学生没有什么正相关:
理科的学霸们另有大用,不如把机会让给那些真正对建筑有天赋有热情,分数稍低一些的学生。
所以我们这次聊建筑也有一层更普遍的用意,高等教育,聊就业聊工作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我们的大学生都只谈钱,那也不知道是谁的悲哀。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公众号:教育最优解。
教育也许永远没有最优解,但教育从业者们一直在寻找最优解的路上。我们愿与关注教育的人们同行,我们只呈现关于教育的思考和真相。】
下一篇:笔试缺考,但入围面试?通报了
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搜索结果, 如果侵犯到你的权益 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告知,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Copyright 2005-2022 baike.pingguodj.com 酷帝达百科 客服邮箱:s2s2s2-s@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