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0-08 08:12:39人气:4
地方基层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有多大?
近日,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一份名为《2022年遂昌县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引进优秀毕业生入围体检人员公告》的公示名单,引发热议。
名单显示,遂昌县招收的24个基础工作岗位的入围人员均来自著名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而遂昌是一个常住人口不到20万人的小县。
为何入围人员是“清一色”的名校毕业生?因为招聘一开始就把非名校生排除在外,只针对名校。
根据《2022年遂昌县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引进优秀毕业生公告》,报名的学历、学校要求是:“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全国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2)QS世界大学最新排名前100位的国(境)外高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研究生学制不满2年的,全日制本科学历需符合条件(1)或(2)。也就是说,不满足这些学历与学校要求,根本无法报名。对于学制不满2年的研究生还要看第一学历,这是舆论早就诟病的“第一学历歧视”。
背后应真正关注的问题是,当地面向所谓“世界一流大学”进行招聘,还是坚持“唯学历”、“唯名校”用人导向,与国家正在推进的“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的教育评价改革背道而驰,是需要坚决防止和纠正的学历歧视行为。
国内社会舆论应该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用人中存在的“唯学历”、“唯名校”用人导向与学历歧视有足够的敏感,不能以“重视人才”掩盖、粉饰强化学历的用人行为,要督促有关监管部门履行督导职责,坚决对“唯名校”用人导向说不,否则将助长学历歧视,难以形成“淡化学历,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
有观点认为,基层单位面向名校毕业生招聘,展现了重视优秀人才的精神,能吸引名校毕业生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名校毕业生应聘,当地自然会调整对学校、学历要求。
这显然把招聘理解为完全自主行为。任何单位的招聘,都必须遵守基本的公平就业法律底线,不能搞学历歧视。
社会存在的“唯学历”“唯名校”问题,已经对整体教育生态产生严重的破坏,“名校情结”让基础教育严重内卷,“学历歧视”导致整体教育结构失衡,学生不愿意接受职业教育,成为技能人才。
为此,2020年10月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明确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
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学历等就业歧视,大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5月1日实施的新《职业教育法》也明文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公平就业环境。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妨碍职业学校毕业生平等就业、公平竞争的报考、录用、聘用条件。”
具体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这一提法,也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取消了,不再分“一流大学”建设学校与“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名单,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双一流”成为学校的身份,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
虽然国家层面一再强调要破除“唯学历”论,但基层单位的执行情况并不好。对于各地明目张胆搞学历歧视,不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社会舆论,都似乎没有觉察,甚至还赋予其重视人才的意义。
这无疑是对“唯学历”、“唯名校”用人导向的纵容。要切实扭转这种用人导向,纠正学历歧视,首先必须清理所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专门面向所谓名校招聘的行为,审查学历招聘门槛的要求是否合理。同时,要依法追究不推进破除“唯学历”论、继续搞学历歧视的用人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搜索结果, 如果侵犯到你的权益 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告知,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Copyright 2005-2022 baike.pingguodj.com 酷帝达百科 客服邮箱:s2s2s2-s@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