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0-07 19:33:23人气:10
绝大多数对饮食与健康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人,都有一个相同的观念:不吃早餐有害健康。各种媒体几乎也只有同一个声音,不吃早餐有害健康。那些经常不吃早餐的人,经常会受到他人的劝诫,一定要吃早餐,否则将会怎样、怎样。但遗憾的是,用医学研究方法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并不能证明“不吃早餐有害健康”的观点。
人们所说“不吃早餐有害健康”的观点必须有两个前提:其一是对习惯吃早餐的人而言;其二,早餐食物的安全性很好。否则,“不吃早餐有害健康”的观点就是谬误。
对那些习惯不吃早餐的人来说,身体的健康与否与“不吃早餐”没有任何关系。经常不吃早餐,而健康状况良好的人并非少见。谁对此观点如有怀疑,自己可以对周围人群健康状况做一个调查,看能否找出“健康状况不佳与经常不吃早餐有关”的可信实例。
一些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人,恰恰是与吃早餐有关。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病、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群中,吃早餐的患者比率要高于不吃早餐的人群。
对某些人来说,吃早餐反而无益于健康的原因有两点:
其一,早餐食欲旺盛的人,其中很多是全天胃口都比较好的人。一般来说,人们的午餐和晚餐会更加丰盛,对于胃口好的人来说,如果不能理智的节制,午餐和晚餐就会吃得更多,因此,这类人常会有“与吃相关的健康问题”。
其二,生活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早餐食物危害风险要远远高于午餐和晚餐。对于上班族来说,往往没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早餐,只好选用一些方便食品、剩菜剩饭作为早餐,或是在街边无监管的食品摊上充饥。长期这样的早餐对健康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部分医生认为,在不能保证食物安全的状况下,养成不吃早餐的习惯,更有益于健康。
国外也有人对早餐与健康的关系进行过深入研究,结论也是因人而异。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不吃早餐更有益健康。虽然,很多人本能地不愿意接受这种观点!
在一定前提条件下,有些人不吃早餐会更健康。
这里所说的早餐是指早晨起床之后2个钟头以内摄入较多的食物(摄入量不少于全天的1/6)。有人强烈反对“不吃早餐会更健康”的观点,似乎唯有吃早餐才是有益健康的,不吃早餐一定有害。认为不吃早餐有害健康的人,往往是根本就没有“习惯不吃早餐”的体验,而仅仅是根据个人的信仰(或者说书本知识的信仰)和偶尔不吃早餐的难受感觉,就认定不吃早餐对任何人都是有害的。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下列情形下,只要身体能够习惯,不吃早餐不仅无害,反而会有益健康。
*血脂很高、脂肪肝、肥胖的人。
*经常吃夜宵或晚餐后2-3小时就睡觉的人。
*晚餐经常吃的很饱,第二天吃早餐与前天晚饭间隔时间不超过11小时,而上午体力、脑力消耗不大的人。
*早餐缺乏基本的安全卫生保证的人。
老人们都知道,过去农民都是起床后先下地干活2小时后才回来吃饭。现在国内、国外也还有很多地方的农民也是如此。由于是重体力劳动,这些人劳动后再吃放就相当于没吃早饭,而劳动后进餐就是午饭(一些地方只吃两顿饭)。日本医学博士、现任渡边医学院院长渡边正和日本西医学研究所所长西圣南博士都大力推介“放弃早餐治疗病人的方法”,并有充分数据证明“放弃早餐疗法”对某些患者的显著疗效。
*需要特别说明,未成年人、重度的糖尿病患者、各种炎症患者、营养摄入不足的体弱者,不宜“经常不吃早餐”。
早餐吃什么最好?
一般要咸甜搭配,要吃水果或喝果汁。
儿童的早餐:儿童正是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注重补充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相当重要。首先要少量少吃含糖量较高的食物,以防引起龋齿和肥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儿童的早餐通常以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和一两片面包为最佳。牛奶可与果汁等饮料交替饮用。面包有时也可用饼干或馒头代替。
青少年的早餐:青少年时期身体发育较快,常常肌肉、骨骼一齐长,特别需要足够的钙、维生素C、A等营养素来帮助身体的生长发育。因此,青少年合适的早餐是一杯牛奶、一个新鲜水果、一个鸡蛋和二两干点(主要是馒头、面包、饼干等碳水化合物)。
中年人的早餐:人到中年是“多事之秋”,肩负工作、家庭两大重任,身心负担相对较重,为减缓中年人的衰老过程,其饮食既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钙、磷等,又应保持低热量、低脂肪。
健康早餐小贴士
1.起床即吃早餐容易消化不良,一般在起床20至30分钟后再吃为佳。
2.有早起习惯的人,早餐可安排在7点以后吃较好。
3.不要因为赶时间就吃得太快,以免损伤消化系统。
4.早餐也要定时定点,否则会影响消化、吸收。
5.早餐以后吃的食物并不能代替早餐,所以不吃早餐全靠加餐不科学。
6.家长的榜样很重要,只有家长带头吃营养健康的早餐,孩子才会养成良好的早餐习惯。
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搜索结果, 如果侵犯到你的权益 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告知,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Copyright 2005-2022 baike.pingguodj.com 酷帝达百科 客服邮箱:s2s2s2-s@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