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
生活常识
科技数码
教育知识
汽车知识
游戏知识
办公方法
装修知识
旅游知识
搜索

生活常识分类 日常知识 生活知识 餐饮知识 宠物知识 运动知识 更多知识 中文舞曲 英文舞曲 车载音乐 车载视频

电影越来越长,会成为趋势吗?

日期:2023-12-20 13:44:58人气:9

导读:近期的电影市场,从票房成绩、话题热度、电影样态与电影时长等多个层面,显示出中国观众对电影的热情。与此同时,“史上最长”(其中《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分别为173分钟和159分钟)似乎挑战了关于电影时

近期的电影市场,从票房成绩、话题热度、电影样态与电影时长等多个层面,显示出中国观众对电影的热情。与此同时,“史上最长”(其中《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分别为173分钟和159分钟)似乎挑战了关于电影时长的一些传统观点,也让我们能够重新思考电影时长这一看似简单,其实却包含了电影工业水平、电影类型样态、电影观赏经验与电影传播过程等多层面因素的复杂问题。

一直以来,关于电影时长存在一种惯例,即认为90分钟到120分钟是一部电影的黄金时长。这一观点似乎得到了多重理由的支持,比如有从心理学角度指出120分钟是人类集中精神的极限,也有从生理学角度出发认为电影长度应该符合人体膀胱的忍耐时间,还有从院线角度考量认为这一长度最适合排片,或者从创作角度认为这一时长可以最好地建构包含“建制—对抗—结局”的经典三幕结构。电影媒介的物质性一度是关键因素,一卷胶片15分钟的物理时长或者家用录像系统VHS的存储容量都曾带来显而易见的影响,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层面的壁垒早已不复存在。

然而,真正考察电影演进的历史,从电影早期的短片、默片到上世纪中叶的古典好莱坞时期,我们会发现,所谓黄金时长,可能只是一种错误的印象。毋庸置疑,电影越来越长是近年来热门院线商业片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2023年春节档电影恰好是对这种现象的一个印证。

电影时长——动态变化的参数与变量

电影时长是一

个变量,取决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些因素存在于电影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中,随着电影工业水平的提升和电影叙事方式的演变,呈现出一种动态变化,成为决定电影时长这一变量的动态参数。考察这些参数当下的特征,能够清晰地看到电影时长增加的深层原因。

首先是电影内容层面。电影文本的类型、叙事样态,最直接地决定了电影的时长。一般而言,史诗片、传记片、战争片体量较大,而爱情片、喜剧片、黑色电影等体量较小。考察电影工业最成熟的好莱坞历年最卖座的商业大片,类型与时长的关系一目了然。电影叙事形态的转向也影响了电影时长,多线叙事、多重反转、复杂叙事融合奇观场面,这些叙事形态打破了古典的三幕结构,也大大增加了文本的容量与密度。类型升级也会影响时长,类型融合增加了文本的复杂性,比如原本篇幅较短的喜剧,在与其他类型如动作片、推理片等进行类型糅杂之后,电影时长自然会增加。

其次是电影的制作规模。制作费用高的电影,往往包含了大场面与多明星,必然倾向更长的篇幅。多明星阵容的电影,往往需要给予多个由明星饰演人物足够的戏份,以展现明星魅力,这势必会增加故事的容量。大场面需要对观众形成有一定强度与持续性的刺激,于是,单个大场面往往延续10到20分钟,一部影片加入三四个这类情节段落,就占据了相当比例的时长。一些动作大片,为了充分展现视觉奇观,往往会牺牲一部分故事性,用简洁清晰的故事串联起视听场面。但这样重场面、轻叙事的大片如同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会让观众对视觉奇观产生审美疲劳。于是,当下更主流的商业大片形态,倾向一种复杂叙事加视觉奇观的模式。新世纪以来,奇幻大片和超级英雄电影逐渐成为最热门的类型。《指环王》《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盗》系列以及漫威电影,动辄时长两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这一方面是由于电影的原著往往有着宏大的世界观架构、庞杂的人物关系、复杂的故事脉络,另一方面就是数字技术制造的视觉奇观被视为吸引观众的杀手锏,无可避免地成为此类商业片的重中之重。这一状况进一步体现出电影类型与制作规模如何共同将商业大片的时长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纵观电影产业史,可以看到特定时期内主导的电影类型与样态,会显著影响影片的时长。比如在好莱坞双片连映制中,更代表产业主流的大制作A级片,一般要比B级片长20-30分钟。电影研究者magasa在《银幕背后的秘密》中,统计了好莱坞每个年代十大卖座影片的平均时长,其中1950年代卖座大片的平均时长达到165分钟,以宽银幕史诗片、战争片为主。

电影的传播与接受过程,对于电影时长也有一定的作用。比如,发行商和院线希望电影时长较短,这样可以增加排片场次、多卖电影票、吸引更多观众。档期也是决定电影时长的因素之一,比如春节档、国庆档,观众的空闲娱乐时间更充裕,对于长片的接受度显然比平时档期更高。因为一部三个小时的电影,明显就不适合在工作日的晚上观看。

电影经验——一种被媒介环境形塑的经验

电影传播接受过程中一个更重要环节是受众。观众能够接受怎样的时长,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其既有的电影经验。早期电影往往时长只有几分钟,默片时代的电影多为70分钟左右,这时的观众,也许就很难有耐心看完一部90-120分钟的长片。但随着电影的演进发展,这种电影经验就会随着电影形态的转变,慢慢被调整、修改,进而形成一种新的电影经验。

媒介经验经常是一种建构,是在当下的媒介环境中根据受众的需要而被形塑。也许,将电影时长放置在当下的媒介环境中,考察电影与多种媒介之间的共生关系,有助于从更深的层次来理解电影时长当下的流变。

首先比较电影与短视频。电影与短视频有着相反的媒介经验,在观看时间、叙事复杂度、视觉呈现上,两者都有很大差异。然而,在日常生活占据大部分娱乐时间的短视频,是否会改变人们的媒介经验?有观点认为,受众会因为习惯短视频而更难集中注意力,由此更偏爱短小精悍的电影。但事实可能正相反,短视频与电影的媒介经验恰好形成了一种互补的关系,一种是日常的、随意的、碎片化的娱乐,一种是带有仪式感的、投入的、完整性的娱乐。

再来比较电影与游戏。电影与游戏有着部分相近的媒介经验,特别是当代奇幻大片与3A游戏越来越接近,两者都追求一种沉浸感、也都在视觉呈现上追求极致的真实感与超级炫目的视觉奇观。这类游戏带来的高度沉浸感与愉悦感,也是商业电影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游戏经验是一种强度更高、持续性更长、代入感更深的媒介经验,所谓人的注意力最多只能集中90分钟或120分钟这类说法,面对游戏经验时就变得不堪一击。游戏与电影的媒介经验,形成了一种互相强化、互相促进的关系。

或者,还可以比较一下电影与剧本杀。剧本杀作为一种桌面游戏,是一种新型媒介形态。剧本杀时长最短也要三四个小时,经常有五六个小时,但从流行程度上看,这样的长度显然并没有影响受众的热情。超长时间的剧本杀,作为一种媒介形态和娱乐方式,也或多说少地改变了人们的媒介经验。

短小精悍的短视频,以其灵活性和便捷性,在随时随地的抢占人们的日常碎片时间,而超长的沉浸式游戏与剧本杀,以其互动性、沉浸感与社交属性,带来一种更强、更持久的媒介体验。电影就处在这样一个多种媒介形态开放竞争的媒介场域中,面对着来自多方的各种力量与危机。但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开放性和包容性很强的媒介,能够吸收和容纳多种媒介,如戏剧、小说、绘画等。目前一部内容体量90-120分钟的电影,可能已经无法带给观众足够强度的观赏体验,电影时长的延展正是电影媒介多变性与灵活性的一种表现。而随着工业化水准的提升,制作规模的扩大,也许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大制作超长电影。

毫无疑问,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电影时长会一直被人们的媒介经验所改变,并以一种隐蔽的方式,映射出一个时代的电影工业水平、社会文化样态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刘起 作者为电影学博士,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副研究员)

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搜索结果, 如果侵犯到你的权益 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告知,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Copyright 2005-2022 baike.pingguodj.com 酷帝达百科 客服邮箱:s2s2s2-s@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