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0-05 19:06:38人气:8
大家好,小冰河期什么时候来,小冰河期是什么意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2015年7月12日太阳是地球生命之母,为地球提供光和热,让地球蓬勃升级。近日,科学家表示,2030年太阳将处于休眠状态,地球温度可能会大幅下降。这是怎么回事?原本科学家预测,2030年左右太阳活动将减少60%,届时地球气温将可能大幅下降,进入“小冰期”。那么历史上地球温度下降过吗?
2、 小冰期始于13世纪,17世纪达到顶峰,最终在约200年前减缓了活动趋势。饥荒在最严重的时候肆虐于北欧。有人认为挪威和瑞典有一半人口死于饥荒。与此同时,冰雪席卷全球:埃塞俄比亚部分地区被积雪覆盖,中国农作物歉收,苏必利尔湖湖面开始结冰。
3、 科学家无法确定小冰期开始的确切日期,因为欧洲各地气候变冷的时间不同;但是,恢复时间大致相同。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欧洲大部分地区经历了数百年的寒冷和恶劣气候。关于小冰期的信息在欧洲最完整,在世界其他地方不完整。然而,冰川学家发现,公元1600年左右,世界各地的许多冰川开始向较低的地方延伸,而在过去的百年里,世界各地的冰川明显向较高的地方退缩。虽然仍然没有无可辩驳的证据,但许多数据表明,小冰期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各种古气候资料都印证了这个观点。比如英格兰中部的气温和加州白山的树木年轮宽度,都表明气温从13世纪开始下降,直到19世纪才明显上升。这些数据是从不同的地方收集的,估算方法也不一样,但都指出了小冰期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发生过的事实。
4、 从1645年到1715年,地球进入了“小冰期”。当时,英国的大部分河流在冬天都会结冰,人们甚至可以穿着旱冰鞋穿越泰晤士河。然而在中国,明朝灭亡,清朝入关。网友们表示,要想方设法不让人类赖以生存的太阳睡觉。
5、 气象史上有一个“小冰期”,是指明末之后、鸦片战争之前的一年。当时中国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夏天,旱涝灾害接连发生,冬天,天寒地冻。不仅是河北,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出现了暴雪。明末清初叶写的《阅世编》,清代中后期陈启元写的《庸闲斋笔记》,《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灾异志》等等文献中都有提到这种奇怪的天气。
6、 太阳周期是11年。在活跃期,太阳黑子和耀斑较多,反之亦然。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研究清楚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循环,但他们倾向于认为这是由太阳内部的流体动力作用引起的。除了11年的小周期,上海天文台科普主任唐海明表示,太阳活动还有几十年或几百年的大周期,但没人知道大周期的成因。
7、 Zarco给出了解释。除了内部的流体,还有太阳表面的作用。如果内外因素一起考虑,预测太阳活动会更准确。于是,他们用这个思路建立了一个模型,调查了1976年到2008年三个太阳周期的磁场活动和太阳黑子数,准确率达到97%。
8、 后来,他们预测太阳活动的第26个“低谷”将在2030年至2040年之间,扎科瓦特预测这将导致“蒙德极小期”,太阳活动将减少60%,接近1645年小冰期的状态。
9、 但是,即使没有这么复杂的模型,也可以判断出2030年左右太阳活动会减弱。唐海明告诉记者,2013年是太阳活动的高峰期。按照11年的周期,太阳活动的下一个高峰将出现在2024年,之后太阳活动减弱是正常的。
10、 太阳活动和冰河时期有关系吗?
11、 什么是“蒙德极小期”?1843年,一位德国天文学家提出,从1645年到1715年的70年间,几乎没有记录到太阳黑子,太阳活动下降到非常低的水平。从目前的主流观点来看,这显然是无稽之谈。如果“蒙德极小期”真的存在,那么太阳的11年周期将不复存在。所以“蒙德极小期”是否真的存在,还是有争议的。
12、 从1550年到1770年,大约220年,全球气温下降,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在明末清初叶的《阅世编》和清代中后期陈启元的《庸闲斋笔记》中,都描写了沪、苏、粤、闽等地地下暴雪的场景。竺可桢生前写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的作品中,京杭大运河南段也在11月结冰,冰厚3尺,要求”。
13、 但是,即使“蒙德极小期”真的存在,也不能证明是它造成了明清大降温。更何况科学家也不知道太阳活动减少和温度到底是什么关系。“通过减少60%的太阳活动来推断温度会下降60%,这显然太草率了”。唐海明说,有科学家用其他模型计算,即使太阳活动减少60%,地球温度也只会下降1。
本文,小冰河期什么时候来,小冰河期是什么意思到此就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搜索结果, 如果侵犯到你的权益 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告知,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Copyright 2005-2022 baike.pingguodj.com 酷帝达百科 客服邮箱:s2s2s2-s@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