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0-05 18:51:40人气:3
大家好,小帝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红尾鲶吃什么长得快,红尾鲶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富贵猫鱼(红尾鲶)-疾病防治】
1、【1】、出血病:病原:初步认为是细菌感染所致。症状:病鱼最初表现为独游水面,头上尾下,嘴部张开,稍受惊即窜游于水下,不久即又上浮;中期病鱼于流水处聚集成团;临近死亡时,病鱼激烈翻滚、窜游,头部常带有污泥。吻端粘膜溃烂;鳍及鳍基出血,鳍条末端稍腐烂,体表充血发炎;撕开皮肤,可见肌肉呈局部点状、线状或斑块状出血;鳃丝颜色变淡,粘液增多,末端腐烂缺刻,多数病鱼的鳃由于严重贫血及出血,而呈花斑状;病鱼腹部膨大,
2、肛门红肿,肠道充血发炎,腹腔内积有淡黄色或红色腹水;部分病鱼的肝、脾、肾等实质器官有不同程度的点状出血,胆囊也常肿大变色。流行情况:此病主要发生在3~15厘米的苗种阶段,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均较流行。流行于5~7月。水温24~28摄食度。防治方法:(1)用浓度1毫克升的漂白粉或0.3毫克/升的强氯精全池泼洒。并在当天开始投喂鱼血散,每天每万尾鱼种用药100克拌饵投喂连喂5天。
3、(2)用浓度0.3~0.4毫克/升的鱼虾安全池泼洒连续3天;并开始用鱼血康以3%~5%的含量拌饵投喂连喂6天。
4、【2】、烂鳃病:病原待研究。症状和病理变化:早期可见病鱼鳃丝颜色变淡,有少量腐烂,尾部与体表黑色素增多,食量减少,每日可见个别死鱼。后期可见病鱼体色发黑,鳃丝边缘附有污泥或饵料残渣,大部分鳃丝腐烂缺刻,每日数量急增。此病流行于4~6月。
5、防治方法:
6、(1)外用药物--漂白粉:浓度为1毫克/升(治疗网箱养殖大口鲇时,加0.4~0.5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或全箱泼洒。强氯精:0.3毫克/升(或生石灰15~20毫克/升)全池或全箱泼洒。
7、(2)内用药物--呋喃唑酮:每100千克鱼体重每日用药10~20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鱼菌灵:每100千克饵料加药200克,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
8、【3】、赤皮病:病原为细菌,详细情况有待研究。症状及流行情况: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充血发炎。主要危害鱼种,6~7月流行。防治方法:用浓度为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同时用磺胺噻唑拌饵投喂,第一天每100千克鱼用药10克,第二至第六天减半,连喂6天。
9、【4】、白头白嘴病:病原为一种细菌。症状:病鱼吻端、头部失去正常颜色而呈白色,该现象在水中观察尤为明显。此病主要危害大口鲇3日龄水花或1~5厘米的鲇苗。
10、防治方法:
11、(1)五倍子煎剂全池泼洒,使池水成2~4毫克/升浓度。
12、(2)呋喃唑酮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2~0.5毫克/升浓度。
13、【5】、白皮病:病原为细菌。病鱼首先是尾鳍发白,继而扩展至整个尾柄和体后半部发白,与前半部显著不同,故此病又称白尾病。严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主要危害3~6厘米的大口鲇苗种,高密度下容易发生。
14、防治方法:
15、(1)浓度为1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连用3~5天。
16、(2)用5%的食盐水加几滴醋浸洗病鱼5~10分钟。
17、【6】、打印病:病原待研究。
18、病鱼体色发黑,体表粘液明显减少。病灶位于体表腹部两侧,少数在背部。发病初期皮肤溃烂,充血发炎,肌肉呈椭圆暗红色斑块,如印章,严重者肌肉烂穿。少数并发鲺病及烂鳃病。此病主要危害大口鲇亲鱼及后备亲鱼,无明显流行季节。发病与鱼的营养状况、放养密度、鱼体受伤及水质环境等因素关。
19、防治方法:
20、(1)青霉素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2万国际单位,同时患处用红霉素软膏涂抹。
21、(2)掌握合理放养密度,注意保持水质清新(定期加注新水或适量换水,每隔半月左右用生石灰15~20毫克/升全池泼洒一次),可预防此病发生。
22、【7】、溃疡病:病原有待研究。病鱼吻端发白,口腔肿胀发白,嘴不能张闭,胡须发白或断掉,鱼体两侧出现红斑,严重时红斑处表皮溃烂,露出肌肉。此病主要危害成鲇,流行于3~4月。
23、防治方法:
24、(1)呋喃唑酮0.1~0.2毫克/升全池泼洒,或以5~10毫克/升的浓度浸洗病鱼15~30分钟。
25、(2)病情严重者可肌肉注射氯霉素5毫克/千克。
26、【8】、烂尾病:病原为一种气单胞菌。病鱼从背鳍到肛门附近出现大面积溃烂,严重时尾鳍断掉。此病主要危害5~5厘米的鲶鱼苗种。防治方法同白头白嘴病。
27、【9】、肠炎病病原有待研究。病鱼初期臀鳍基部或各鳍鳍条发炎充血,有时出现肛门红肿。死鱼几乎都是肠道充血。主要危害成鲶,尤其吃配合饵料的大口鲇或吃大量腐败变质鱼肉块的易生此病。流行于4~6月。可与烂鳃病形成并发症。
28、防治方法:
29、(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新,不投霉变或腐败饵料是预防此病关键。
30、(2)发病后,每100千克鱼体重用呋喃唑酮10~20克拌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用3天;或者每100千克饵料加病毒灵(盐酸吗啉脒胍)40克制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4~5天。投喂药饵的同时应结合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或0.3毫克/升的强氯精进行水体消毒,视情况全池或全箱泼洒1~3次。
31、【10】、水霉病:病原为水霉菌。此病主要发生在鱼卵孵化阶段,水温19摄食度以下更为严重。水霉菌先是在寡卵上滋生,随之在受精卵上蔓延,使鱼卵变成灰白色的绒球,水中观察更明显。此病应着重预防。在每次孵化过程中,每天用67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鱼卵10~15秒钟,连续2天。或者每日上午或傍晚用同样浓度的孔雀石绿溶液泼洒孵化环道两次,直至孵出鱼苗为止。对患轻度水霉菌病的鱼卵,可用浓度为67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5~10分钟,
32、有一定疗效。
33、【11】、粘孢子虫病:病原为粘孢子虫。病鲶体表上分布着许多白色小点状胞囊。镜检可发现大量粘孢子虫。流行于5~6月。防治方法:用浓度为0.3~0.5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视情况泼洒2~3次。
34、【12】、车轮虫病:病原为车轮虫属和小车轮虫属中的种类。车轮虫寄生于鲶鱼体表和鳃丝。寄生于体表的常密集于病鱼的嘴部、鳍等处而形成一层白翳;寄生于鳃丝的常成群地聚集在鳃丝边缘或缝隙里,破坏鳃组织,严重时使鳃组织腐烂,鳃丝软骨外露,使病鱼呼吸困难而死。流行于4~6月。
35、防治方法:
36、(1)用浓度为0.3毫克/升的硫酸铜和浓度为0.1毫克/升的硫酸亚铁,分别溶解混合后全池泼洒。
37、(2)池塘养鲶用鱼苗平0.5毫克/升,网箱养鲶用2毫克/升,泼洒,每天一次,连用3天。
38、【13】、斜管虫病:病原为鲤斜管虫。斜管虫主要寄生于鲶鱼的鳃丝,严重感染时鳃上粘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腐烂。此病主要危害1~2厘米的鲶鱼苗,流行于4~6月。防治方法同车轮虫病。
39、【14】、小瓜虫病:病原为多子小瓜虫。小瓜虫寄生于鲶鱼体表及鳃丝。大量寄生时,鱼在水面集群浮游,不吃食,体色发黑,肉眼可见病鱼体表及鳍条上出现白色小点状囊泡,鳃丝颜色变淡,粘液增多。严重时病鱼体表尤其是头顶部常出现一层白膜。在高密度下饲养容易发生,流行于5~6月。
40、防治方法:
41、(1)用浓度为20~40毫克/升福尔马林溶液浸洗病鱼20~30分钟。
42、(2)生姜和辣椒混合剂,每平方米水面(深1米)用干辣椒0.37克,干生姜0.1~0.15克,加水煮沸半小时后用药汁对水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用3天。
43、【15】、固着纤毛虫病:病原为累枝虫、后柱虫、短柱虫、筒形杯体虫和钟形虫。固着纤毛虫主要固着在鲶鱼体表及鳃上,严重时,病鱼身体消瘦发黑不吃食,反应迟钝。此病主要危害3~6厘米的鲶鱼苗种,流行于5~6月。防治方法用浓度3毫克/升的硫酸铜浸洗病鱼2小时,或用0.6毫克/升的硫酸铜全池泼洒。
44、【1】鲶盘虫病:病原为单殖吸虫亚纲、锚首虫科、
45、似盘钩虫属中的种类。症状为病鱼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于水面,反应迟钝,呼吸急促,身体消瘦,体色发黑。肉眼检查可见病鱼鳃部肿胀,鳃丝粘液增多并附有污物。鲶盘虫主要寄生于鲶鱼鳃,也寄生于鲶鱼体表,主要危害7~10厘米的苗种,流行于5~7月。
46、防治方法:
47、(1)用0.2~0.3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48、(2)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洗病鱼30分钟,或用3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浸洗1小时。
49、【17】、绦虫病:病原为华丽绦虫。病鱼解剖观察可见胃、肠内无食物,肠内有较多淡黄色粘液,绦虫即寄生在肠内。防治方法:根据该寄生虫的生活史和大口鲇苗种培育情况,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50、(1)投喂的水蚤要鲜而精,投喂前进行过滤、漂洗,除去杂质及大型甲壳类,并用0.03%的食盐水浸泡消毒,以减少或杀灭绦虫的中间寄主
51、(2)投喂水蚯蚓前用晶体敌百虫浸泡处理,也可降低鲶鱼苗绦虫的感染率。1千克蚯蚓/1克晶体敌百虫,浸泡到蚯蚓出现萎缩为止。
52、(3)发病鲶鱼用晶体敌百虫药饵(100千克饵料+60克晶体敌百虫)每天一次,连用3天。
53、【18】、甲壳动物病:病原为中华蚤或锚头蚤或日本鲺。这三种甲壳动物病通常分别发生在池养大口鲇亲本上。症状是鱼在水面游动不安,不时竖起尾鳍。网捕发现鱼体表和鳃部寄生有上述寄生虫。防治方法:用晶体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4~0.5毫克/升的浓度。
54、【19】、营养性鱼病:病因为饵料原料单一,或缺乏某种营养物质或饵料腐败霉变等。症状为病鱼肝肿大、发黄,多腹水,胆囊肿大,胆汁变黑,胰脏颜色变浅。流行于3~5月。防治方法:喂新鲜杂鱼等动物性饵料;改进饵料配方,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剂用量。
以上就是【红尾鲶吃什么长得快,红尾鲶】相关内容。
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搜索结果, 如果侵犯到你的权益 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告知,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Copyright 2005-2022 baike.pingguodj.com 酷帝达百科 客服邮箱:s2s2s2-s@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