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0-04 08:03:19人气:8
大家好,小帝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关于山的诗,关于山的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名默然,达磨得髓,同一关捩。
2、观王(维)裴(迪)《辋川集》及祖咏《终南残雪》诗,虽钝根初机,亦能顿悟。
3、”(《香祖笔记》)这里侧重指出王维、裴迪等人的五言绝句与禅悟相关的“得意忘言之妙”。
4、又说:“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字字入禅。
5、他如‘雨中山果落。
6、灯下草虫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及太白‘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常建‘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浩然‘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刘眘虚‘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
7、”(《蚕尾续文》)论旨与前语相近,都是推崇一种超越语言局限的浑化境界。
8、渔洋还论山水诗派诸人差别说:“会戏论唐人诗,王维佛语,孟浩然菩萨语,刘眘虚、韦应物祖师语,柳宗元声闻辟支语。
9、”(《居易录》)都以佛事喻之,而论其他诗人“杜甫圣语,陈子昂真灵语,张九龄典午名士语,岑参剑仙语,韩愈英雄语,李贺才鬼语,卢仝巫觋语,李商隐、韩偓儿女语”等等,都不涉佛教。
10、实际上是透露出王孟一派诗人与佛禅的内在渊源。
11、王士祯以“入禅”论王孟一派诗人,并且以之为“神韵”在创作上的典范,并非主观虚拟,并非凭空比附,而是从这派诗人的身世与创作中总结出来的。
12、也就是说,以王孟为代表的唐代山水诗派,无论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是艺术风貌上,都与佛禅有客观的渊源关系。
13、揭示其间的内在因缘,对我们了解这派诗人的艺术传统,确实是有一定裨益的。
14、我们所说的山水诗派,包括盛唐时期到中唐时期以山水为审美对象来表现诗人内心世界的一些诗人,不仅是王维、孟浩然、裴迪、常建、储光羲等主要活动于盛唐的诗人,而且也包括如刘长卿、韦应物、柳宗元等主要活动于中唐的诗人。
15、在时间上,这些诗人往往都经历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沧桑变故,很难做机械的划分;在艺术上,他们的题材大致相近,手法、风格又有一脉相承之处。
16、而且,他们大多数都与禅学、禅僧有密切关系,思想观念上深受禅风的熏陶。
17、王维之笃于佛,染于禅,已是治文学史的学者们的常识,勿庸赘述。
18、清人徐增曾将王维与李、杜相比较,指出其诗与佛禅的关系:“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
19、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指释迦牟尼)之学,字字皆合圣教。
20、”(《而庵说唐诗》)说王维诗“字字皆合圣教”,虽然渲染过甚,但却道出其诗深于佛禅的特点。
21、关于孟浩然,论者们极少提及他与佛禅的关系,可资考证的文字材料也很少。
22、但是最有力的论据莫过于他本人的诗作。
23、从孟诗中我们很容易看出,孟浩然与禅僧往来颇为密切。
24、与他经常唱酬的禅僧就有“湛法师”、“空上人”、“皎上人”等。
25、诗人还常栖宿于禅寺僧房,与禅师们讲论禅理。
26、题写于禅寺的诗作有《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游明禅师西山兰若》、《题大禹寺义公禅房》、《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登龙兴寺阁》、《登总持寺浮图》等二十余首。
27、从这些诗作中,可以看到孟浩然是深受禅风熏染的。
28、《青龙寺昙壁上人院集》、《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西塔寺陆羽茶泉》等四首。
29、在诗中多次表达了对于禅门的向往,如“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
30、”(《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灵境信为绝,法堂出尘氛。
31、自然成高致,向下看浮云。
32、”(《青龙寺昙壁上人院集》)“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
33、”(《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等等。
34、如《题招隐寺绚公房》、《题灵隐寺山顶禅院》、《过融上人兰若》等。
35、《唐才子传》评其诗:“足佳句,善写方外之情。
36、历代未有。
37、”“方外之情,正是栖心释梵、远离尘俗的情味。
38、刘眘虚,也是山水诗派的诗人。
39、他于开元十一年(723)进士及第后曾任洛阳尉、夏县令等职,”性高古,脱略势利,啸傲风尘。
40、”“交游多山僧道侣。
41、”(《唐才子传》)一方面是与禅僧多有往来,另一方面也就使其诗“善为方外之言 如《和灵一上人新泉》、《送灵澈上人》、《游林禅师双峰寺》都是如此。
42、韦应物是中唐著名诗人,一直被视为王孟一派的有力后进。
43、“王、孟、韦、柳”并称,说明中唐时期韦应物和柳宗元对从陶、谢发端的山水诗艺术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44、韦诗中与禅寺禅僧有直接关系的也有近三十首之多。
45、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禅学意识是自觉的,也是很浓厚的。
46、如诗中说“心神自安宅,烦虑顿可捐”(《赠李儋》)分明是“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坛经》)的禅学观念在人生观中的推衍。
47、“缘情生众累,晚悟依道流”(《答崔主簿问兼简温上人》)是佛教十二缘起说的回响。
48、柳宗元对佛教的信奉,更为人们所熟知。
49、尤其是被贬永州之后,对于佛教有了更深的领悟。
50、他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世之言者罕能通其说。
51、于零陵,吾独有得焉。
52、”(《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柳诗中如《晨诣超师院读禅经》、《禅堂》等作,都是借禅宗的观念来使自己达于“忘机”的境地。
以上就是【关于山的诗,关于山的诗】相关内容。
上一篇: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怎么改变(讨好)
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搜索结果, 如果侵犯到你的权益 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告知,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Copyright 2005-2022 baike.pingguodj.com 酷帝达百科 客服邮箱:s2s2s2-s@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