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重型乙肝?
日期:2023-05-14 09:41:16人气:41
导读:什么是重型乙肝?:乙肝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称为重型乙型肝炎(简称重型乙肝)。所谓急性肝功能衰竭是指迅速发生的严重肝功能不全,凝血酶原活动度降至40%以下、血清胆红素迅速上升,而ALT迅速下降(医学上称“酶胆分离”)、胆碱酯酶活
乙肝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称为重型乙型肝炎(简称重型乙肝)。所谓急性肝功能衰竭是指迅速发生的严重肝功能不全,凝血酶原活动度降至40%以下、血清胆红素迅速上升,而ALT迅速下降(医学上称“酶胆分离”)、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降低的称为急性肝功能衰竭。若发病2周内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称为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HF);在发病15日~8周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称为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在发病8~24周出现明显肝性脑病的肝功能衰竭称为缓发性肝功能衰竭。
重型乙肝在临床上分急性重型乙肝(暴发性乙肝)、亚急性重型乙肝和慢性重型乙肝三种类型。
(一)急性重型乙肝
又称暴发性肝坏死。起病如急性黄疸型肝炎,但病情发展迅猛,发病10日内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从烦躁、神志不清到昏迷,黄疸每日以34μmol/L(微摩尔/升)的速度加深(但有时较轻或来不及出现)。肝脏进行性缩小,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活动度骤降,血氨增高,ALT随黄疸升高反而下降。后期可出现腹膜炎、出血、脑水肿及脑疝,病情严重,预后极差。
我国的重型乙肝主要是由于乙肝病毒单独感染或与其他肝炎病毒合并感染所致。劳累、酗酒、感染、营养不良、末期妊娠、病毒重叠感染等均可促使急、慢性乙肝的病情加重,都可发生重型肝炎。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急性乙肝中可有1%~3%发展成急性重型乙肝(暴发性乙肝),占急性重型肝炎的90%以上,其中合并甲肝病毒感染的约为10%,合并丙肝病毒感染的可达30%,合并丁肝病毒感染的因人而异,一般为2%~3%。
(二)亚急性重型乙肝
即急性肝炎发生亚急性肝坏死。起病10日以上出现极度乏力,食欲明显减退、严重恶心厌油、频频呕吐、重度腹胀及出现腹水,并见黄疸进行性加深,逐渐出现肝病性口臭,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活动度<40%,可出现明显出血倾向和Ⅱ度以上肝性脑病症状,查血清白蛋白降低,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电解质紊乱,血氨升高,尿少,肝、肾功能趋向衰竭,经常并发各种感染,部分患者经抢救可望恢复,但该恢复期容易发生肝硬化。
(三)慢性重型乙肝
即慢性肝炎发生亚急性肝坏死。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的基础上病情急剧恶化,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极高。由于重型乙肝的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临床医生尽量要注意早诊早治,全力以赴进行抢救,尽可能把治疗做在病情发展的前头。为了便于判定疗效及估计预后,亚急性重型乙肝和慢性重型乙肝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早、中、晚3期。
(1)早期:符合重型肝炎的基本条件,如严重乏力及消化道症状,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值上限10倍,凝血酶原活动度在30%~40%,或经病理学证实。但未发现明显的肝性脑病,亦未出现腹水。
(2)中期:有Ⅱ度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出血现象(出血点或瘀斑),凝血酶原活动度在20%~30%。
(3)晚期: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瘀斑等)、严重感染、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或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凝血酶原活动度≤20%。
(四)重型乙肝的早期征兆
重型乙肝,特别是急性及亚急性患者,病情重,发展快,有时当诊断标准尚未完备之时,病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因此,只有认识重型乙肝的早期征兆,才能把抢救和防治措施做在病情发展的前头,提高救治的存活力。重型乙肝的早期征兆主要有如下表现:
1.严重呕吐不能进食,消化道症状比一般患者严重并出现呃逆现象。
2.重度疲乏无力。
3.有行为反常、性格改变或意识改变等轻度精神症状。
4.超声波动态观察肝脏有缩小趋势。
5.黄疸超过171μmol/L(微摩尔/升),或每日以34.2μmol/L(微摩尔/升)上升。
6.凝血酶原活动度持续下降,且伴有临床出血倾向。
7.肝功能损伤呈“酶胆分离”(ALT↓,TBILI↑)。
8.胆碱酯酶和胆固醇明显下降。白蛋白很快减少。
9.出现腹水。
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住院进行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