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9-28 16:21:42人气:28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下面,百科趣高考网百科趣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供大家参考阅读
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举例子举例子,就是举出实例说明事物,为了说明某一事理,举出相应的例子使读者加以理解
作用: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
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
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作比较作比较,通常为了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都会拿其它事物来与它作比较,使要说明的事物特征更加突出
作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下定义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作用: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点击查看: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列图表列图表,是说明文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也就是用图表的形式表示事物的相关特征
作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的了解事物的特征
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作诠释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打比方打比方,即我们常用的比喻的修辞方法
在说明文中不叫比喻,而叫作打比方
作用: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
用这个方法,可以使抽象复杂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
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摹状物摹状物,对说明对象形象、外貌特征详细的描叙
作用:它能把说明对象的特征详细的描述出来,使它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引用引用:就是引用名人名言、诗歌、典故、谚语等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作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
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分类别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作用: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列数字列数字,顾名思义就是用数字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作用: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
以上是百科趣高考网收集整理的《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说明文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十分常见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山东2017年高考语文使用什么试卷海南2017年高考语文使用什么试卷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模板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36篇古诗词
上一篇:美团外卖配送,送美团外卖怎么注册
下一篇:茎叶的拼音,号召的拼音
初中英语学习须遵守的18条钻石法则(中英文对照) 初中英语注意什么
(90)人喜欢2024-05-01 09:11:10中考宝贵经验11条:初三能拼则拼 中考经验分享发言稿
(85)人喜欢2024-05-01 09:11:10细数中考考场的五大“雷人”举动(组图) 中考考场规则
(612)人喜欢2023-08-24 16:26:10盘点:2010年被北大清华录取的少年英才(组图)
(608)人喜欢2023-08-24 16:26:102011山西中考各市区录取分数线公布 2011年山西中考
(600)人喜欢2023-08-24 16:26:10中考后应充分休息适当预习 中考以后应该学生应该如何过暑假
(603)人喜欢2023-08-24 16:26:102011年7月4日北京中考成绩开始查询 2011年北京中考一分一段
(566)人喜欢2023-08-24 16:26:10孩子爱玩不学习是不是天性? 孩子光玩不学
(630)人喜欢2023-08-24 16:26:09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搜索结果, 如果侵犯到你的权益 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告知,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Copyright 2005-2022 baike.pingguodj.com 酷帝达百科 客服邮箱:s2s2s2-s@outlook.com